焦恩俊演技评论(保证不花痴,绝对技术帖) 9 P* u' J# l6 |( k/ \4 K3 w
文前注意:
) d$ P* B0 k! @/ u; t0 U2 l1 f' w第一、首先要说的是这篇评论是答应我亲爱的朋友许许N久的,也是我觉得自己一定会写却始终没有落笔的。啊?问我为何?理由很简单,我不想被焦迷打。满口赞词的评论我做不到,觉得不合称的地方该批还是照批,诚如标题,此评论乃是纯技术含量,保证不花痴(尽量啦)。对于一些被我拿出来做比较的演员,若是有他们的粉看到,请保持理智或是无视此帖,毕竟各花入各眼。
$ n4 @# m0 q# b7 @7 x2 ]3 h# e& U0 c3 V9 q3 B% C6 \ I. l* @
& g# b! Z* o a7 m7 K第二、我必须明确申明,我不是焦迷,绝对不是。更准确的说已经不当焦迷十余年了。但如果看了此评论还有人硬将我误当作焦迷,那我除了无奈也只能说是YOU错了。
5 f" T# N% F" u9 j6 H+ c3 z: D. P! _9 n
3 @( ^3 a1 r- `! ]: @' {* H8 i第三、这篇评论我是专门写给焦迷或是喜欢焦恩俊的人看的,所以里面焦剧举例满天飞,用词遣字我也会有所偏向。如果是写给非焦迷看,我自然会用更加客观的视角来描述,换另一种笔触。所以若是你对小焦同志不感兴趣或是毫无了解,那么请赶快关闭此帖,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V( ?3 g" S6 p2 @: G& }, L
# v, i. S/ x }4 e9 Y7 c" Q
, [: y, k7 P5 b7 }- d ]8 ^3 G8 U第四、注明一下,我写这篇评论,除了为此特意去看了一直无缘的《青蛇与白蛇》,还有为了确定某个机位是放在地上还是半空稍稍瞄了一眼《施公奇案》,另外写到一半RP发作突然去重温了《苍天有眼》(其实也不算重温,第一遍光顾着吃火锅,压根没仔细看,里面的情节几乎都不知道),其他所有焦剧包括75几乎都没有复习,靠的仅仅是这十三年的记忆——那些哪怕只看了一遍就深深印入脑中的画面印象。因此有些微记忆差错请大家体谅。% t3 B( v8 m9 b
6 n4 Y @! H+ M% T' Y7 q2 c5 H- ^( z. U7 {8 @ i- f
第五、虽说是演技评论,但因为对某些焦剧抱有怨念,对小焦本人的表演也有些总结看法,另外个人想法演艺圈八卦等等话题也时有发生,所以请各位看客做好思想准备再看,因为……(小声)五六万字的内容估计很少人能一口气看完的,汗。请当是我偷懒了,把这些都合并在一起写,希望大家不要嫌我严重走题。
! V' T3 e2 u! S! |' c" o, p7 w
& U. ^+ r" _* [, O
3 n# y( D" _$ I2 p第六、也是最后,在评论之前先让我批评一下焦迷,你们哪真的很花痴,啥头发眼睛手脚四肢,大概小焦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赞美过了吧。……好吧,我承认我也没啥资格说别人,谁让我就一死忠猫迷,75金刚钻级的粉,真要花痴起来怕是更甚。
8 ?- P9 U9 w& b8 Z6 P啥?问我那为什么批评你们?你们不知道你们这种花痴法是很不道德很容易影响别人的吗?别的不提,要让那些导演摄影师知道了,还不把小焦在屏幕里的特写镜头再提高一个倍率?还让不让人活了?!
# z2 n: E4 T. S2 H" t- \; z5 W- M0 N9 p, q+ H- Y
. W J8 D9 [6 [4 _是,诚然,小焦是很帅,套用某焦粉的说法“帅到惨绝人寰”,就连我这种从来只爱大叔不爱帅哥(目前已经严重到不上40的男人不拿正眼瞧、不到30的男人不当他是男人的地步)都无法睁眼说瞎话讲他不帅。但请再次回望一下标题,谢谢!我要评论的是演技,所以长相是妨碍,请允许我剔除。顺便也告诉你们此帖只保证不对小焦花痴,提到我家猫肯定花轰,切~我是猫迷我怕谁。' a* O. U( m2 E6 @7 k0 V. y% |" B& g
' M# P6 k7 a- F# X(一)形体演技
6 b: A0 f* w% @' j' V& V这个,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演技的形体部分吧。
1 `+ E8 m3 _$ }8 y" u! K" H# }* l
. K4 R( W0 i8 L5 v. u7 w1 f: ^- w对于这个其实我是有很大怨念的。我想了解我的大概都知道吧,我属于对小焦的前期作品爱不释手,后期却反应比较淡的那种。自然这不是说小焦演技退步啥的,不可否认,小焦是个好演员,演戏真的很认真。而让我怨念的其实是拍摄方的审美观,尤其自《小李飞刀》后徒然暴增的特写——尤其是脸部特写,华丽丽扼杀了小焦形体演技的出镜率。( T# v: N# ?% e; c9 T+ m% W0 i
0 U* K7 l3 m$ E' r. r! j0 u5 b/ c& {* N Y2 C
稍等片刻,先让我用眼睛杀死那些不能体会演技真正精华所在的白痴导演们:行啦,别再放大小焦的脸啦,你们除了让鉴赏五官的人流鼻血,让欣赏形体演技的人抓狂外,还干了啥啦?(提醒:这绝对不是花痴,我是真为此郁闷地很想咬人。)% l7 F- G" t0 ~# V
. o) K" _4 u! s! s
* _& G c& o2 ]; y1 z
长相再美再帅,那也就是个皮相,即便再是芳华正茂,也不过短短一二十年。演员要在演艺圈长久立足,窃以为,最终看的还是演技。而整体的形体演技可以说是所有演技中最难做好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我之所以会喜欢上小焦的演技,形体这方面功不可没。
% S' d; C- v' C
8 X$ @/ T) G6 t" n+ o: j6 R
# ~4 `% g: b1 H小焦学的是美术专业,这对美丑方面的鉴赏力来说很重要。同时又是跆拳道高手的他,形体方面也是极有资本的。据我这些年观察经验,形体演技不错的多数是学过舞蹈或是武术的。
; h% f' Y' O( E' f
, @4 j& G+ P7 q2 Z7 W/ ^* p" O! n" [
形体演技,讲究的就是稳、准、顺。" ^! E u F2 \) f c7 k
, \( [3 O y* z- S$ ^# W* a+ [# u2 k; I; y i9 _* |$ F
稳,形体要稳,跟舞蹈里说的平衡感有些相似。该直的时候要直,该歪的时候斜到某种角度也得撑住。关于这方面不到位的,电视剧里真是随手抓抓一大把,这里为了让大家理解,就举《小李飞刀》里头一个耳熟能详的镜头当例子。在第三集里有一幕阿飞与李寻欢桃花亭把酒论剑。有一个镜头:李寻欢打一个旋儿坐到位置上。这里我个人判断是小焦没演好,身子不稳,把自个儿给转晕了。嘿嘿,不过他倒也聪明,反正不稳了,干脆坐上位子后再晃晃,显得就像是不胜酒力微醺一般。可惜,身形不稳的痕迹仍是有,不然真要给他蒙混过去。但容我这里题外插花。其实这整一幕把酒论剑本该是该片中一大精华所在,但问题是我很想腹诽导演:人说扬长避短吧,你干嘛偏偏把短给暴露出来?为了和阿飞的亭外舞剑做对称,李寻欢在亭中比划的镜头皆差强人意。所谓对称,必须相得益彰才行,外头吴京把剑舞得虎虎生风,亭子里的小焦动作却很牵强,尤其那个转上椅子的动作,怎么看怎么寒碜,要不是后头两人对舞时精彩绝伦,旁人不知道还以为小焦腿脚功夫不上道呢。此外《飞刀问情》最后一集李寻欢决战关天翔,落在石狮子上的身形明显晃动。至于“稳”这点小焦做的好的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比比皆是,可以说做的不好的非常少。7 M9 ], l9 g @) A
5 x. T3 Z, w0 u" L
* r: {6 H, @9 O
准,自然就是准确度。肢体幅度角度的准确度,对镜头位置的肢体把握准确度等等。这里举例比较说明一下。想必大家肯定都看过《还珠格格》第一部,其中有一幕是紫薇被伤,尔康偷偷前去看她。镜头是这样的:侧面全身入境,尔康快步走入,临近床榻之时突然停住脚步。前面周杰表现不错,步伐速度以及停步的位置都尚算正确,就是……就是在为了表现愕然停住脚步的那个肢体动作,让我彻底倒了。可能是前头步子迈得太大,两腿分太开,以至于停步时两腿膝盖完全弯曲,几乎是要前倾跪下去的姿态,不但不雅,而且怪得要命。别以为这种是小毛病就不当回事,当观众融入剧情却突然看到一个格格不入的镜头被雷出状况之外,那种郁闷感是很严重的,同时也说明演员四肢不协调。
$ ~, ?# O7 ]- p1 Z1 ~# L* I, ?1 z8 v6 `* {9 x9 O
# C7 ^4 v8 L* \& H# [5 |# I
至于表现好的,我就拿《施公奇案》中“天若有情”单元的一个镜头来说事。情节简介:天霸故意引桂兰打伤自己骗得解药,其后桂兰离去,天霸欲追。镜头如下:机位直接放在土坡下方地上,小焦歪斜追了两步,随后一个踉跄从土坡上滚下,正好摔在镜头前,还适时伸手探向女主角离去的方位,表情动作一步到位。同志们呀,俺活了这二十几年就没看过有人滚土坡滚得这么有艺术感的呀,身体摇晃的幅度,摔倒时旋身的控制力,让人看得那叫一个目瞪口呆啊。而且因为机位不动,完全是演员主动定位,最后摔下去的位置那更是卡得那叫一个妙,简直就可以拿去做演技精进教程了。这里替俺家三叔小黄做个宣传,诚然俺是百分之百猫迷,但偶不得不说的是,小焦演小黄的时候比他演昭昭的时候演技更好更出色。不看小黄的,简直白做焦迷。
3 G" M4 R' ~1 C- {: A& I: P" y
' b: q% I+ `0 J- o& y4 N1 V: o4 y8 J K4 z8 O
最后来说说顺。顺这一点,其实比较难以定位。简单解释吧,可以算是顺畅,深点说吧也能讲是协调性——不是自身动作协调,而是跟对戏的人的互动协调。因为参了“互动”两字,难度就明显比上面两个要高了。4 |, n. Y7 D1 W6 h) a9 r6 i
3 ?* J/ W4 {" P2 G
2 W* w: z1 p0 e* X9 f8 D" n9 p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节奏感这一说。个人有个人的节奏感,而戏也有整部戏的节奏感。就连都是图片组成的漫画,也因为情节上的连贯也是带有节奏感的。好吧,解释得再清楚一点。每个人做事或是说话都因为习惯而带有某种自身速度,至于演员则是他们演戏时的惯常演技节奏,戏则是剧情台词构成其快慢缓急。: K7 o2 [8 I( ?( ^0 P0 N1 `
& o* D2 K6 B0 A' ]# j4 A1 F6 L2 r [ r/ L
个人的我打个比方,张铁林大家想必是知道,和张国立、王刚合称铁三角,吹胡子瞪眼是绝活,一派大气倒也算对得起他经常出演的皇帝角色。其实张铁林演技是不错的,但问题是你乾隆能这么演、汉成帝能这么演,就连演我们家宋仁宗哥哥我都能忍你,但这样的演法不能见谁套谁啊,这不,“帝王左使”可没少把杨逍迷给雷到南天门去。一个演员拥有自身的节奏感,那是特色,是好事。但绝对不能让这种惯有的节奏控制你限制你,因为一旦收不住,旁人又不配合你的演法,那就完了。" p4 O: s( _5 q6 q$ ]
7 F& o) F2 M& s; g3 ?3 h3 A
( m6 `! j6 x" Y$ V7 R. |0 b小焦是明显拥有个人节奏感的,所以他有他演戏的特色,一眼神一动作一停当,都有焦派独有的风格。(其实简单讲形体演戏特色大家也差不多能理解了,不过俺已经有点疯魔,会对着剧本掐时间,算长度,所以大家不要理我。)但戏毕竟不可能是独角戏,互动就相当于把两种节奏融合,拧成一股,也就是所谓的——配戏。- }% g# t F% v( v" Y
, G9 a7 T$ g: ]9 b4 e
) z0 V% z$ Y$ S# A. p) E8 y$ K既然说到配戏,先容我做个假想模拟对比。例子就挑《神探狄仁杰》好了。
) K, _6 H( B6 r$ O
- e) p, f. Z! O8 j2 Y
4 w# x4 t1 |/ |- [/ E- {0 q. k; Q. H. q之所以选这部片子,初始理由很简单,我被里头半数以上的演员的形体演技给雷得“遍体鳞伤”。唉,关于这点么得承认,绝对不是该片演员的错,而是动不动拿小焦做形体演技衡量标准的我的错,不被雷那才叫有鬼。另外的理由么,一口气看完三部《神》剧的我忍不住在心里叹气了一百遍啊一百遍:小焦呐,你若是能接到这种程度的剧本,俺这个无神论主义者在三年内改信宗教,立马上寺庙为你烧高香去。(注意:我这里说的只是剧本。)2 t, n- @0 s! @% ^
! x% u$ M( \+ W& r
3 S7 y u1 {* F' }9 U% K《神探狄仁杰》的本子不能说是精彩绝伦到无与伦比的程度,问题也是多多,随手抓抓也是一把,可在我看来就咱影视圈目前的剧本水准,尤其是古装剧剧本,《神探狄仁杰》也算是拔尖的好手了。; i8 q, X) [. \' @+ {
3 M: z O+ u. t2 j3 C; m# w& j) i9 }
1 V4 T( U0 l5 K
当然这个帖子主议乃是小焦的演技,我的剧本怨妇情暂且不表,在模拟小焦演技之前,先请大家耐下性子听我说一段《神探狄仁杰2》里的场景实例。. K; X2 @* x9 Y- ^: Y
6 ?8 _/ v0 R( q6 W1 z" g
! N, x6 U5 q) S6 s& o
剧情如下:狄仁杰巧遇新到任五平县县令,并根据其穿着(非官服)谈吐等等细枝末节准确猜出了其人身份。镜头如下:以坐在正中的李元芳(张子建饰)与狄如燕(姜昕言饰)为拍摄中心(狄仁杰与五平县令分坐其左右两边),摄像机缓慢根据狄仁杰与五平县令的对话(也就是大体意义上的谁说话镜头对谁)进行轨道推移转动。
" P7 H) n7 y G3 Q, b7 k4 l. J% {% v- M
2 Z; ?# L9 `) }/ g( x
) v* B7 a0 m5 a/ d( {! @' ]然后值得我们探讨的演技问题就来了。个人认为这里摄像师的拍摄手法很可取,如果仅仅是双机位,一脑门子定格一机来表现双方对话,未免干涩又无趣,镜头加入了合理的轨道推移明显令画面活了起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在体现原有的狄仁杰与县令的对话的同时,也给了张子建与姜昕言这两位演员自我表现机会,因为无论机位如何移动,他们作为中心点都会入镜。然而两位演员的表演么,说的好听那是差强人意,说的难听那就有点“技荒”了。因是无台词的配戏,两人仅以不断转动头部来完成聆听的配戏表演从某种程度造成了这一场景的败笔。加之摄像师有点过头的加长了这一段无断点拍摄,两人从刚开始同方向转头到之后背倒相驰,再到之后杂乱无章似的摇拨浪鼓,说实话挺好笑的。
/ W" C4 E3 [1 x8 _) t/ ^6 |" j" O! I! B
8 x6 K' g I5 ^/ p先得说一句,我没有任何讽刺上述这两位演员的成分在里头,而且个人认为这两位都是好演员,整部戏里的表演算是非常稳定的了。然对我这个苛刻的人来说演员仅仅是好或许只能说明达标了敬业了,个人认为,能够更好利用不属于自己镜头的演员才是有才华的演员。
, ?2 |, v& \: }2 n6 U) q3 j# Q4 X& C& j- U" Q) s. r: q4 e) W, ?
( ?. A' m* X S- L( R严格来说片中这两人的表演并不算错,因为他们要演的本就是聆听者,一如我们平日听他人交谈时会自然而然看向言话者,而如果是两人讨论,那来回扫视讨论者的面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尽管不算错,但绝非好,因为演技本身不仅仅是“再现真实”,还要是“美化真实”,不然那就不是电视剧,成了纪录片。所以,演技放到现实中那有时也是“做作的”、“自我表现的”(零:可能有人会好奇我为啥有这种论断,我只能说我以前的好友兼同桌就是演员,我是亲身体验过演员在平常的一举一动要比普通人做作很多。)。2 _- Y; X9 H$ C( q
; b7 R/ S# M- [( ?; ` N \. m3 [' o) j/ a, H7 L' v5 u' v
我不知道焦迷的众位会不会跟我一样做代入模拟性演出——也就是在头脑中把小焦代入其他非焦剧,并以他的演技重塑角色。坦白从宽,貌似我经常这么干来着,只要一遇到我看不下去的表演,就会抓小焦出来“演”。于是对应上述描述的情景把小焦代入李元芳这个角色,我小小揣摩了一下焦派演法:用视线追随言话者来表现聆听那当然是必须有的,不过在这一表演上小焦的转头次数肯定会减少,并在适当时机做出思考的定格用以回味言话者的话意(静派啊静派),眼神来回自两个对话人之间不均速游移,而当狄公说到某个猜测的关键时(最好是摄影机镜头刚好正对的时候),突然了然似地低头一笑——请联想75中昭昭听人说完低头一笑的画面,然后看向身边的狄如燕。如燕知他已明狄公之意自己却仍一知半解,心里有些不爽,便使性子瞪他。元芳笑意更浓,双眉一挑,半是无奈半是逗弄——请联想《射手座》里庄立言对沈亚娴的某个挑眉,又或是《绝色双娇》里朱寿惯用的扬眉。- p$ L1 n6 Z- c6 V5 d
, G5 V* O6 }: d" d( h: `8 h
4 t2 f3 U5 ~0 A. Q2 V9 n& Y当然,我这么模拟肯定会有人不屑一顾:这些不过是你自身的想象,怎能就说焦恩俊一定会这么演。这等质疑倒也无可厚非。其实别看我拉拉扯扯了这么多,我真正要加重的不过“配戏”这个话题罢了。
, Z- b! e: _9 X4 b* f& D' S7 o+ w! K* h" u
: a U* R8 Z/ G' ~/ d配戏如字面,也就配合着别人演戏的意思。而形体演技的“顺”最普遍也最看得出演技基本功的就在这配戏上头,因为凡是能让人看的舒服的演技,不但要懂得配合别的演员的节奏,还要配合整部戏的节奏。2 b; |) [* L% y3 S7 e9 t
: _# W. L$ P* }2 F3 R# p( {# U' ^( d6 Z& c7 `, g
像上述所举例子,那算是好的,尽管是配戏表演,仍保证了出镜幅度与比例,有足够的演技自我展示空间。而更多时候,配戏的演员没有台词,甚至仅仅是身体的部分出现在镜头里。我曾戏称这类仅仅因站位需要出现在镜头里的演员为“人形布景”。
W4 z% N" H' M6 A8 |; b6 k% m# B: a( k
1 D# v+ P) J$ c7 O6 U& Q* k5 z
而就在我看《神探狄仁杰》该片过程中,小焦饰演的杨宗保毫无征兆的蹦入了头脑之中,于是突然忆起了当年看《穆桂英》时曾让我感慨万千却又在不经意间遗落了的记忆。
* n5 P+ I6 X8 T
6 _; k5 s$ T4 v( E7 b; C7 z; C+ r1 X' J" G* X) ~3 @
是哪段情节早不记得了,甚至不记得同时跟小焦出现在画面中演对手戏的演员是谁,因为那镜头毫不起眼,应该说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里都会有大量的这类镜头。也不过是小焦和某一演员同时入镜,而该镜头主要对焦的是别人,小焦仅仅是个遭镜头焦距模糊了的“人形布景”。然而就是在那样的模糊镜头下,小焦的配戏表演却是那般生动,或一瞪眼,或一垂目,或身子前倾,或欲言又止,在对手戏演员念台词的短短时间内,流畅地配合出一溜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情。当然,现在想来这对演员来说不过是个寻常活儿,小焦的表现那是“本分”(还是忍不住吐槽《神探狄仁杰》里不少演员都没能做好“本分”)。但当年的我的确忍不住感叹,难以抑制地被这兢兢业业的表演吸引,居然忘了去看镜头真正对焦的角色。
2 x9 t# K4 z; l& z2 U8 n) V8 D! z; e; U1 R
0 V% f" C; ]* x9 }6 s此外再给个《施公奇案》之“天若有情”单元的实例,来说明小焦个人演技配戏上的“顺”之精彩。情节:张桂兰刺杀康熙被黄天霸阻止,其后天霸反伤了桂兰,追至一废屋,桂兰骂天霸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说别的,单单这一段“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小焦这里搭戏的表演非常之出色,没有台词,却将内心那种复杂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去请大家仔细观摩。张桂兰骂其“不忠”天地会,天霸流露出一个愧疚痛苦的表情;骂其“不孝”恩师,天霸向前两步走下低阶身形一矮,表现受了打击;骂其“不仁”于自己,天霸侧头想要辩驳,但是一个“我”字到了口边,却说不出;骂其“不义”于牺牲的天地会兄弟,天霸再次身形一矮跪坐到地上,无言以对。那两个矮身表演,尤其让我喜欢,节奏上的把握,动作幅度上的把握,都很到位。其实这里如果小焦单单只用表情来表现也未必不可,然而就是因为加入了这两个身形动作,在我看来才称得上演技精湛。
2 \5 o, B) `& C& [7 q
Q+ k9 ]# G; L8 ^4 |' r
4 \; d/ R. F; A; ]! N) u我也算看过大多数焦剧的人,纵观下来还真没见小焦有跟谁配戏不顺的。即便是我认为很可能会搭不上炸翻锅的。举例说明,当仁不让就要把张卫健提出来。《圣武令》(又称《江湖小子》)里头两人曾有合作。张卫健可以归入张铁林之流了,有非常强烈抢眼的个性演法,其实跟他搭戏是很吃力的,个性越强烈演技越自成一派的演员越容易跟他格格不入。不过看小焦和张卫健搭戏,倒完全没有问题,挺出乎我意料的。我曾仔细思考过这个原因。觉得应该把理由归为小焦的演技风格比较讨巧这一点上。
# F5 Y0 `5 m! B6 f: W
9 |7 B9 `/ p+ K2 p" b% _- R T2 d- C
小焦的风格我总结为八个字:静如处子,动如脱兔。1 a; d6 F3 ]4 g9 z3 I
. Q4 b% I7 [$ ~2 J5 m2 T
' o9 V- T M" p用这话来评价我真的很汗颜,不过恕我愚钝,也真想不到其他更贴切的了。张卫健的风格属于很明显的“动”派,可以说大多数个性演员实力演员都是这一派的,所以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会很强烈。小焦属于两头皆沾,不过如果硬要我划分个所以然我大概会划他到“静”派,另外陈道明我觉得也是“静”派的。要在“静”中表现出独有的风格来吸引人是很难的,一般普通演员则是因为没有啥风格可言而被大多数归入“静”派的。对于个人风格这里暂时放下,稍候再提,再来说说整出戏所需要的“顺”。2 V; k' ]1 _# _5 R; F
' X6 S% [- I8 L3 D; H" g n
4 D% Z, G4 p, a9 i" @, q, ]1 z一般来讲,电视剧的节奏感都差不多,跟电影五花八门的节奏不同,电视剧把剧情拉长,所以节奏区别不明显。如果要我举例的话,对外我会举姜大伟的《九阴真经》,此片被称为媲美电影的电视剧,道理就在这里。而基于这篇评论是针对小焦,那我就用《泪痕剑》来解释好了。$ w0 ^; ~0 B8 O8 S, u
. o+ P! r, r' f0 a% P/ V) w3 A" K+ n3 x$ y9 _* \ s# J1 E
《泪痕剑》是我看到现在风格最迥异的焦剧,整体节奏速度要比寻常电视剧慢好几拍。我想它的速度主要归结于剧本的缘故。《泪痕剑》的剧本其实很不错,水准明显在其剧组及制作组之上,该剧拍摄上虽然理解了剧本营造的氛围及节奏,但在处理上始终差强人意,尤其配乐,时常粘腻感过重。) {: D& x; r! e2 |$ _8 ^
* f! J# {) E1 C! |, t5 `, X/ T. m- D& M# b
# u" C/ F( d6 k) x(二) 雅
" q/ p& s- S( x. ~; W) {说完了形体以上三点,就再来扒扒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雅。这也是小焦的演技在我眼中会被推到极品的重要关键。
: d, @8 B M8 Z( A% N8 q( j, e- Q( O* |; e- ^
4 _3 U- {2 t, b$ N# X% Z7 O众所周知,孙兴孙哥是我喜欢的另一个演员(我这辈子就演技方面被我认定的男演员也就三个,最后一个是梁朝伟),我欣赏他的演技跟小焦不同,几乎是完全不带感性的纯理智的欣赏与钦佩。记得某一次伪装兴迷在某活动上给孙哥摇旗呐喊,事后有过路人曾很不能理解问我们为什么能那么喜欢一个老男人,在她们看来疯狂的影迷行为应该是只属于年轻偶像的,然后我理直气壮地反问:“请问刚才在场的所有明星演员里头有哪个演技比得上他的?”对方当场哑然。那是一种默认,无法不承认孙哥是演技派演员的事实。所以在我心里,孙哥的演技从来都是精品级的。这里说孙哥是精品而小焦是极品,绝对不是讲孙哥比不上小焦,正相反我认为孙哥演技要胜于小焦。孙哥的精品演技那是众所周知公认的,而小焦的极品则是带有我个人审美观上的好恶的片面的定位,只能说小焦的演技刚好对上我这一口了。而最对我口味的就是这个“雅”字。
- S( ~$ G& l8 [! Q4 d! q; s
% ~) ^( ~* }: g9 t7 ?& j
) k8 j8 ^" [; L) W, u* U我对形体的美感很讲究,几乎到极度挑剔的地步。这也是我对小焦想放手却放不了手再烂的焦剧都仍在看的缘故,因为我到目前还没找到有人能在这方面上超越他的。看小焦演戏,我会有等同于欣赏舞蹈艺术的感觉,小焦对自身形体的把握真的很“雅”。举个例子。吕版《包青天》“秋之舞”单元里有一幕昭白夜里在房顶上喝酒。吕良伟是很正常地躺着,如果旁边跟他配戏的那个不是小焦,那他的表演完全没有问题。偏偏小焦在形体演技方面扼杀对手戏演员的水准属于顶尖级的。就看他半侧躺着,角度刚刚好对着远处的镜头(小焦的镜头感那也叫一个强),一腿半支,一手撑住脑袋,风雅天成。
: I7 r0 k9 h- Q! b8 \! _; `& |# F
! h. X$ O1 _ _0 D/ [$ H
) ]* ^4 z. |" W3 f. J! }) U你啊你啊,小焦,我拿什么说你,好歹我是猫迷你给我留点面子,你是“雅”了,我家吕版昭就被人批为“熊”了。狂汗,哪里是吕良伟长得虎背熊腰,压根就是焦小白风雅过头视觉对比强化出来的。(别跟我抗议,都说我是猫迷了,我就算再喜欢小焦也得先护着我们家吕猫,信不信寇占文那烧饼版的我还护过呢。)
) b9 ]: s6 A/ X2 {% \0 g0 X2 \% |& y6 f3 h+ U2 c
6 ]* n# z2 A# T1 P, Y, m9 ~+ F1 t
小焦的“雅”无论气质还是形体表现上几乎都已到达极致了,此外应用于道具上也是一流。6 P3 S# l6 F* p9 F
: a8 j; G# y! J' l! f+ e" _6 G( a0 d
首当其冲的是服饰。/ I8 l" g b; f) `/ z1 E
; W) c5 f% E M* S7 B0 a
) K, g0 ] [' ?# K& n O5 ]" L0 a服饰一之——袍底,关于这个75可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了。75的男装其实用的是明朝服饰,前后分袍,两边开衩,布料质厚有分量却柔软可显飘逸,不是有句经典的评语嘛“昭昭是顶着清朝的官衔,穿着明朝的服饰,做宋朝的人”。举个比较经典的例子,75“太岁庄”单元中展昭闻讯而去,跨出门槛的同时轻掀袍底,绯红的袍子如流水般划出一个弧,绝之妙也。
0 T; O* a R7 B6 m( s: d& S3 k6 k8 Z2 W6 w- A/ R
; V8 A8 \9 D! i6 [
服饰二之——衣袖,衣袖的运用跟袖摆幅度还有长度有关。袖口如果只有碗口那样的,那咱们忽略。幅度稍大,有三四个手腕那么粗的,如75中展昭服饰(小焦的早期古装衣袖幅度集中在这一档),咱们来给个范例。75“真命天子”单元斗五鼠的中一场——斗彻地鼠,对于迎面而来的火星边退边以袖扫开,虽是脱身之举,却如行云流水,美观有度。请大家注意这类衣袖的长度,垂下时肯定是能盖过一半手背。太长,静止时会完全盖住手;太短,则甩不出效果(此外布料也有讲究,不过那属于我家璎绫的范畴,我就不越俎代庖了)。幅度再大的,就要追溯到汉服那口子了,因为衣袖过大很重,就不能像上述那样急甩,而是更接近掀袍底的那种流线甩动。例子我暂时想不出,不过根据朝代推测《凤求凰》里头应该有,大家自己去观察吧(打死不看《凤求凰》,那个朴美宣雷死我了,鄙视她到天昏地暗)。3 P2 G' Q2 L; S0 O7 F0 z
, [: H: m. m+ H" s! D! x* z7 F+ a* m) ?+ S; E% Y
服饰三之——披风。如果就75里,我当然最心水那个将披风把玩到淋漓尽致的涂善将军了。不过此文既然是说小焦,这里就推杨二哥出去好了。《宝莲灯》里杨戬的服饰我没怎么好好注意,就光对着他在天庭里那件配合在银铠下的华丽短披风流口水了(偶好喜欢那个花纹图案啊啊啊)。小焦在披风上的甩弄跟龙隆饰演的涂善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潇洒如风,如果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宝莲灯的摄影实在不如75的摄影会抓镜头,所以小焦披风的独到镜头不多。
4 J+ ?4 t* P- z4 O' K/ `1 @, S' v4 G! t- z6 ]
* _# z8 p1 G5 x: k$ O
接着再来说说武器。
, d) D- r p9 Q! D
: B/ W2 ]# i3 d, c* E
# P1 X) T& G! t武器一之——剑。剑,本身便是所有武器中最上乘的君子流。用剑者,首当其冲肯定是我们家展大人(厚厚,我就偏心,就偏心)。剑的运用,又分不同部位,而这些不同位置又都有不同的效果。, J' F; `: X$ G/ M# Q3 s
, {6 k( Y* j" [; P( T+ E' ?9 e# a! G) O' i) v8 i# [
案例一,剑穗。75“英雄无泪”单元,展昭侧身一剑疾出,剑穗顺势当空翻至另一侧,十分优美。有人可能认为这个是巧合,但我认为这跟小焦出剑速度的快、动作干净利落是分不开的。, w" C+ Z6 o1 G B
- S# {/ P* W! D9 ?( t$ v( I$ E; x% P# `; s2 W
案例二,出鞘。75“包公斗法王”单元,遇到法王一行,展昭喝阻不得,遂当空一转剑身,同时凌空出鞘。动作上,一气呵成,而于剑上,剑穗翻转起“黄花”,剑身自转既平且直,把握得恰到好处(不行了不行了,这个镜头光是用想的就帅死我了)。就是最后刺出的那个动作结尾稍稍有点不到(殴打自己~不许对昭昭鸡蛋里挑骨头,昭昭是完美的,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9 w% Z4 j) } s9 F: o& T3 s
) Z! g( F" l( M/ {: }; W# R& s. G" P7 o+ ?9 M o0 V% d: Q' W
案例三,剑花。75“双姝怨”单元,展昭追至草垛旁,随后一声爆喝,向右指剑而出。这里利用的是软剑的特性,用力出剑,剑身会颤动不止。我家也有一把软剑,我也几次三番尝试抖剑花,可惜始终达不到小焦抖出来那种幅度,想见他出剑时所用力度必定大的惊人(当然也不排除剑的材质问题)。0 |# a5 `9 ^7 c+ q( _
- _: L8 x6 G" x. \) b# f# y3 t" f& p. D/ N
案例四,收剑。一提收剑,大家可能第一个反应的便是“英雄无泪”里头昭昭收剑后的春风一笑。不过我这里要提的是另一处。记得应该是“美人如玉剑如虹”单元(也可能是“双姝怨”),展昭在房内有一个收剑动作。一般展昭收剑,剑身都是当空划弧一圈,而这里如果我印象没错则是转了两圈,总之优美的把我给看傻了。" O1 y8 p: E' D; q% H
i( |' k; G& `( ?
/ W1 a, P w- f1 A6 {# N3 t+ M% q案例五,驻剑。75“捆龙索”单元,涂善在“烧死”小宝后洋洋得意地带人离开,展昭愤慨地驻剑在地。画面取了远镜头,不过我个人倒认为这个驻剑给个近镜头会更好,当然也由此可以看出,小焦的这个动作并不在摄像师的意料范围内,算是他的即兴表演吧。
+ z. S) H" d0 Q, {% \7 O7 T1 G2 {7 W% W6 [7 q9 v* V
/ S: B! {- X! p: m武器二之——折扇。其实折扇原本不应该算在武器内的,只是小焦饰演的角色每次用到折扇,当武器的百分比就会直线上升。5 R/ y7 _5 D" x7 K+ w+ h
9 f8 o9 p1 m8 @- W& z4 E
6 p1 Q w! i& u n
小焦开折扇有两种,都非常雅,一种速度很慢,一格一格就像抚平褶皱一样仔细却又显其乐融融地惬意。一种速度很快,单手甩开折扇,立显风流倜傥,如吕版《包青天》之“秋之舞”单元。而闭合折扇也相应了上述两种风格。不过我个人更偏爱快速闭合。
: b& _# {! [5 [. K4 l) G
# U! q6 Q9 u+ c4 \2 _
: _, e+ L4 K4 _2 {折扇既然为扇,自然是用来扇风。别小看了打扇这样的小动作,这其中雅最是有讲究。小焦打扇速度偏慢,因为他要扇的并非是风,而是那个“雅”字。比较经典的镜头《宝莲灯》如二郎神为昏睡的沉香打扇,慢而显轻柔,轻柔而透亲情温暖,而当沉香醒来后的收扇动作也很优雅。再有请大家注一下小焦比较独到的打扇方式,小焦用的扇子规格要比我们一般的扇面要大,因此如果如一般的扇法,胳膊要弯得比较远,便失了雅观。因此小焦最常见的打扇是将一小段扇面掩于腋下,以伸展出的一部分贴身而扇,如此不但借扇而显身形,更能衬托打扇的美观,总之风姿尽显。例子你们随便找找就有,到处是,我就不说了。; u# R5 ?6 s) T
* i4 Y+ L# ~) u n6 P# f2 @9 r- `/ |0 o
武器三之——枪。说到枪,毋庸置疑必定得提提我家大伯杨宗保了。枪是长兵器,不如短兵器灵巧多变。在实用攻击上,基本上是挑、刺、扫等为主,因为枪的攻击力主要集中在枪头。但这样的动作未免呆板,就雅观而言,变化则要出在枪身的大幅转动。《穆桂英》里小焦有一个收枪的动作非常赞,他单手转枪两圈后脱手,再凌空抓住枪身,更不忘偏头露出一个迷死人的笑容。/ N; E1 o+ n" g s
; a; a2 a" n2 L$ Z
5 A% s' I& t; ]; V: | S$ f# h: x另外我还要特别提一下“斗法”里展昭跟太师府的侍卫打斗,其中昭昭有个动作是一手抓住对方的枪一拖,将人摔到桌上。而最让我花的是随后的一个抛枪动作,干净利落。
, h# a8 s0 _! D. F4 _$ h5 b, C9 P" L0 s0 ?2 w1 T6 ?
$ E3 |$ J) m) }$ f人犯懒了,就这些吧。可以说,对我来讲真的是再没比这个“雅”字更享受的了。但过“雅”其实并不是好事,就像小焦的长相,太出色反而有了局限。这也是我认为小焦比不上孙哥的关键。
4 G. [ d$ `) n+ D/ \9 o# K+ e7 `- p5 U( [5 C+ C' S
2 l( t$ }0 d) R* n, ?0 ]" p抽象比喻两人演技,他们同时画一个防护圈,小焦属于高密度集中,孙哥则是范围大而广。孙哥在演技上的强大在于——只有他不要演的,没有他不能演的。无论帅的丑的年轻的年老的,完全是信手拈来,这一点连梁朝伟都比不了。无怪制作人杨佩佩把孙哥拖在身边做了那么多年御用配角,换做我就算再舍不得孙哥再为他屈,也会那么干。但话说回来,如果放手让小焦和孙哥两人去斗戏,我完全不认为小焦会输,甚至赢的盘面说不定还大点。能眼见的首当其冲非《七侠五义》不让。* b) }, a- X1 w, V/ \
! R6 g2 |6 [3 v
% q5 P# `6 K( ?) A3 u7 h可以说小焦是在整部《七侠五义》的过程中完成演技的质的飞跃的。刚开始的演技明显比不上孙哥还有其他一些演员,还显生涩,连骑马都明显是生手。但很快就追了上来,越演越好,越演越风华入骨。窃以为《七侠五义》被称为经典,如果你看的只是昭白,那绝对说明你眼睛有毛病。里面演员个个都很出色,正因为他们的出色,才把昭白承托得更出色,而摄影灯光服装造型剧本导演等方面的整体出色结合才将该剧推上经典这个位置。所以说,爱75,当爱它的全部。(这里题外话一下,关于75摄影我有写过评论http://www.moon-sea.org/bbs/viewthread.php?tid=134&extra=page%3D15 ,灯光ebya写过评论http://www.moon-sea.org/bbs/viewthread.php?tid=5432&extra=page%3D4 ,而服装璎绫有写过一点http://www.moon-sea.org/bbs/viewthread.php?tid=9363&extra=page%3D7 ,还有醉颜的华视版《七侠五义》服装赏析之展昭篇http://www.moon-se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124&extra=page%3D5大家可以拿来纯花痴,此外再推荐合欢的树眼看75之前十五分钟的精彩——试析《双姝怨》http://www.moon-sea.org/bbs/viewthread.php?tid=8145&extra=page%3D2这个属于专家级别点评编剧导演,不可不看。)- {0 ^; @5 o/ O2 `9 W
, w( c+ @' j% W8 O9 W$ U4 r( A0 ], B0 h ^5 Y, X. K; {* Q
然而,即便作为75金刚钻级的粉,对于其后35集还是抱着郁闷的心态的(《双姝怨》还有前作之风,可以拉出来不提)。以五天赶拍一集的速度,质量明显下滑得惨不忍睹,最终走回《包青天》的老套路而没有把经典持续下去,我深深为75感到惋惜。这里提一下孙哥在《太岁庄》里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昭白在客栈对峙是该单元的精华,只是在我看来只想抱住头哀号。就不提那让人吐血的小白的长篇大论,光说孙哥的演技吧,费力的咬字,不流利的语调,呆板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看着提示板念的那叫一个吃力啊,如果不是,那也只能说明孙哥强劲的台词功底终于抗不住败给这位编剧大人了。(好吧,我承认我这里是在批孙哥的演技。另一方面我想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也曾写过《江湖夜雨十年灯——白玉堂》的编剧,拉大家一起膜拜他那一句经典的“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 H0 g9 j! f+ ~) |# q @
( J$ g+ V: g Q( g3 G' @& [) ^( f) Y( N& _+ s: ?1 e, S$ f& A
但相对的,就在所有人的演技所有制作品质都下跌的同时,只有小焦一个人保住了演绎水准,甚至极度反常地还有往上走的趋势。那种感觉吧,让人觉得心惊肉跳,就像在熊市里所有都跌停板,只有一个股票涨停板那么恐怖。是的,应该说那时的小焦可能是反常的。其后我没有再看到过他的那种状态,因此这一现象还曾被人认为当时他是被昭昭给附身了。7 U! y$ G/ h9 Z
' G, `8 ~1 v" A7 r
, S- F! ~% Z. o+ M, n啊?说我这种说法没有根据?那我就稍微给一点根据出来。, V% I7 H" s9 s, i/ K! |4 k
- ^4 r# w; ^- b3 w! t+ K
: z. z/ R1 m5 v
7 r9 z- Y( H1 _) }3 h9 E
3 u* Z; ^( w- k+ w[ 本帖最后由 团子 于 2009-4-5 18: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