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5-5 22: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瓔綾看法不太相同,近年電影古裝片缺乏佳作,但是時裝片出色的還有不少。% ]; {) k& w! ?5 W4 i1 C0 v, @
! M8 M* X: J6 x; J1 z F0 u比如《門徒》《江湖告急》《順流逆流》都是相當言之有物的電影。2 O" B- a; ]/ \) B& l! Z$ J
3 g8 f. X8 M2 @- ]$ j近來我迷上了寫實片,更正確的說是迷上了爾冬陞電影的風格。相對於語不驚人死不休,大玩敘事與攝影技巧的杜琪峰,電影於爾冬陞的則始終只是一種媒介,他的電影充滿了對社會人文的關懷,又不同於孤芳自賞的台灣藝術導演,爾冬陞運用嫻熟的技巧,將他的想法包裝成一部部可以為大眾接受的商業電影,他是香港少數能兼顧藝術與票房的導演。
) C3 ~$ R/ R( R4 |4 y8 [/ C7 g% A. r2 P* V, l
此人當年是邵氏當紅古裝武打小生,打了十年後,他卻覺得武俠世界虛幻不切實際,28歲就改行當導演,拍出了探討精神病患社會問題的《癲佬正傳》震驚影壇,從來沒有人敢拍這種題材,赤裸裸的揭開社會問題的真相。
, d' F6 W3 b K N" S- u+ V8 M# e3 {" \" F. m1 C
爾冬陞的電影多數是自已寫劇本(除了《忘不了》),他寫出來的對白,是如此真誠,是用一顆真心在打動觀眾,比如《新不了情》描述失意音樂人阿杰,爾冬陞轉型那幾年,大概也有許多害怕、傍惶與掙扎,有種種年輕人的通病,在此不多說,請看我寫的《新不了情》影評,http://www.douban.com/review/1332495/。《烈火戰車》則是他多年賽車的心血結晶,描述賽車人的心態,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少年人追夢與社會現實間的種種掙扎。
0 q: \) Q+ G2 P$ u, F0 A( g+ {( n+ c5 x" L
爾冬陞的作品,即使尖銳如《旺角黑夜》,也可以看出他對香港的愛。他是藉著拍電影的名義,在記錄香港,《旺角黑夜》真正的主角不是吳彥祖、不是方中信,而是旺角。不知為何,我就是對這種情懷特別買賬。
# v; `- p6 ?6 N1 G }) M3 x* A* p7 Z' |
記得五年前我還住在台灣時,被男友拖去看一部台灣藝術片,影名我已經不記得了。一直以來都覺得台灣藝術片沉悶,我也一向對自命清高的藝術導演嗤之以鼻,那部電影我也不覺得拍的特別好,可是當我看到裡出現台灣的山林,一草一木和我平時運動時爬的山看見的植物一模一樣,電山林裡的蟲鳴鳥叫也是我最熟悉的聲音時(去過國外就會知道,每個地方的山林裡的聲音是不同的,蟲、鳥都不一樣),我忽然不由自主的落下淚來,我沒有想到居然能在劇院的大螢幕裡看到自己熟悉的東西,也沒有想到看到自己熟悉的東西出現在螢幕上會令我如此激動,身旁的男友也被我弄的莫名其妙。那時我才忽然意識到,台灣電影的蕭條很可惜,如果有部經典電影是以台灣為背景,當它在國際上放映時,我可以告訴外國人我家鄉的山林就是長這個樣子,我家鄉的山林裡听到的就是這種聲音,這些東西會隨著電影被記錄下來,永遠不會被忘記。
3 G0 q! W( ~* C4 @2 K( N; ]7 @
) H6 Y! m0 p1 x! d# g爾冬陞的《旺角黑夜》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他是有意的藉電影來記錄旺角,沒有刻意的醜化或美化。包括滿街賣仿冒名牌的小販,漫天開價的小販與漫天還價的客人,小販間為了區區十塊錢可以大打出手,後來的紛紛擾擾,都是那掉到陰溝裡的區區十元引起的。還有如錢嘉樂告訴那新人關於旺角的數字:四幫黑社會、操縱幾十條小巴線、幾百個報攤……還有卡拉OK、桑拿、馬欄、妓女……還有昏暗的小旅舍,巷弄裡滿地的垃圾。方中信都說若不是拍這部片,都不知道旺角有這樣的地方。要是有個導演肯這樣深入了解台北西門町,為它拍一部片,我一定覺得很感動。
% M3 ?+ O- f0 O) q7 c, L; @( N$ w, t$ f, r7 N( w6 _
《新不了情》裡爾冬陞對香港的愛更強烈更明顯。對我而言,《新不了情》的感人之處,愛情故事頂多只佔三分之一。當我看見女主角深夜帶男主角去看賣亮晶晶染色魚的小販,去看海上賣唱的歌艇,我的眼淚就撲潄潄直掉。男女主角拍拖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為什麼小寶要特地挑這些地方拍?如果不是電影拍出來,我想香港人自己都未必知道香港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一群人,以這樣的方式謀生。看到這裡我就不由猜想,他轉型那幾年,半夜是不是也茫然無措的在街上遊盪,才看見了那群賣魚的小販、街頭賣唱的藝人、廟街的口水歌、這群不為主流藝術所知的藝人,與它們在老舊社區存在的價值。
+ \0 [0 @, ^( p z1 W
) h! J* u2 Z2 P0 \9 `: X% ]) b我是那種聽到“思啊-想啊-起哦-落雨洗衫無地披”也會落淚的人,你可以想像我聽到《新不了情》中吳家麗唱“補鑊佬”的感覺嗎?雖然我不是廣東人,對粵曲不熟悉,可是對比閩南老歌,心情是一樣的。這種歌也許會被笑老調牙、落伍、不入流,可是它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一種生活方式,如今爾冬陞把它放進電影裡,承認它的價值,隨著電影的流傳讓很多人(重新)領略到這些歌的美麗動人之處。至少我是被感動了。而且小寶不單純拍它的表面,還深入了解這群粵曲唱班的謀生方式,比如”響場”的習俗、比如哄客人點唱的技倆、還有這些賣唱人的心態。對多數人而言,街頭賣唱是很難為情的,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礙,可是這群人也沒有因此自卑,也同樣找到了自已的價值“你看那些阿伯,他們平時哪有什麼娛樂?就是喜歡聽聽粵曲。有錢就點唱,沒錢我們也不會勉強他們,要是碰上颱風來了我們沒開工,他們還不知道有多失落呢,還有,至少他們不會在這裡划拳喝酒。”) f& _* |0 y5 ]' _8 W
* W# N. Q7 t1 `+ ]3 T我看到這裡真的好感動,爾冬陞真的很有心,他寫的情節都是從現實社會中觀察來的,不是關在房裡想像出來的。人腦能想出的橋段有限,真實的世界才是無窮無盡的資源(記得有位歷史強人說過,真實的三國歷史,比《三國演義》要精采的多)。所以他的片子總能給觀眾新奇不老套的感覺。 `: c2 N" e5 E0 X+ `+ M7 Q
0 S: Z% i* p) i1 r; t: p* K
爾冬陞可是說是個社會觀察家,他的片子或多或少都在反映一些社會現像。他也不會媚俗的去美化或粉飾現實的殘酷與醜惡,就像《新不了情》的結局女主角的病沒有奇蹟,男主角也沒有大紅大紫,失去了女兒,女主角的母親仍要為了生計奔波,《旺角黑夜》裡方中信一直是無奈的。但是不論現實是好是壞是美是醜都要面對它,就像《新不了情》結局,女主角母親唱的那首《黎明在望》一樣, J. q& ^7 L4 c0 W9 P/ ?
, E) i" o. ?# f, \8 o
苦痛要做人,歡笑也做人
5 X7 v: I/ e. \6 U9 u e3 w% @7 ~ O一生總是有恨有喜、歡欣悲傷,有聚有分、春風秋霜
3 y: u, M% M+ F* n我必須接受,莫灰心永向前途望2 \( o5 ^, ^7 W7 A* e
- S$ f' R' X; N$ T# _. p. Z
這幾年來我爬過的牆、HC過的人很多,但我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喜愛的只是角色,而不是演員本人,演員只是一個能夠演譯出我心目中理想人物的媒介,唯一一個在我了解真實面目後覺得本人比角色精采的,只有爾冬陞一個。 |
|